Thursday, August 6, 2009

Mr. Siow Wan Heong(萧畹香)1902-1999




















Mr. Siow Wan Heong(萧畹香)1902-1999


大埔百侯,山奇水秀。有一位与上世纪同龄的老华人,他的大德风范,誉满乡邦,令世人敬仰。他,就是旅马来西亚华人、教育慈善家萧畹香先生。


  萧畹香先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在今天大埔县湖寮镇(原百侯镇)进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小离家旅居马来西亚,白手起家,创业于新山市。他虽身居异域但心系桑梓,他淡泊儒雅,乐善好施。他毕生尤对兴学育人情 有独钟,在侨居国兴办华文学校和在桑梓兴学都倾尽全力,整整半个世纪多的兴学育人情,情满侨居地、情满桑梓地。他荣获马来西亚柔佛州苏丹依斯殿下的拿督勋衔,1992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饱受风霜 艰苦创业

  萧畹香先生字兰轩,他小时候只在本村私塾念了4年书(实际只念了两年半),就因家贫而辍学在家里干活。13岁开始耕田种地,上山砍柴烧炭卖,有时跟人做泥水木匠工,还常给陶瓷厂挖瓷泥,做泥工。

  萧畹香16岁那年冬的一天,他与好友其俊到苦竹顶砍柴烧炭。那里小的杂木砍完了,想砍一棵较大 的松树。树大,两人只好用锯来锯。锯到一半时,树一偏移,锯被一压,松树未倒下,而锯却夹在里面,动弹不得。没办法,只好回家借来一把斧子,慢慢从另一方 向砍进去,好不容易才把这棵大树砍下来。不料,大寒天气,畹香用力砍树出了一身汗,回到家里换衣服,因天气太寒冷,加上身体孱弱,受凉感冒了,病了一场。 畹香的父母心疼得不得了,他母亲星夜打着火把,到田头地角、坑边路旁找回草药。

  当时穷人家无钱请不起药店的医生,一般都是按祖传的土方法找草药。不几天,畹香的身体康复了。 而这时的他心事重重,他老想着那天与其俊两人拉锯拉不动的情景,就好像他被穷困缚在山沟里动弹不得,他真想学小鸟飞出去见见大世面,他产生了要出去谋生的 念头。当时年关已到,他想着家里无钱过年,于是又和其俊两人爬上苦竹顶,一边唱着伐木歌,一边锯木头,苦中有乐。两人很快把锯下的木头劈开烧成炭,再挑到 高陂街上卖,足足走了35华里,卖了木炭得了些钱,回家简单地过个穷年。童年艰辛的生活磨炼了萧畹香坚强的意志。

  1918年,萧畹香18岁那年,由于普降大雨,三河等地发生水灾,又加上兵荒马乱,家里生活艰 难,萧畹香决定出南洋去闯一闯。他说服祖母和父母,只身跟水客往南洋谋生。1919年先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怡和白铁店当学徒。萧畹香小小年纪,初出茅庐,每 天早上五时起床挑水煮饭,放下饭碗拾洗餐具,接着埋头学打白铁;午、晚饭仍要他兼做;每天干到星光高照,还需加班加点,直到11时才休息,每天干18个小 时。一上床,累得筋骨疼痛难入睡,总想家乡祖母、双亲受苦受累,想个没完。他认为一个人要学一身手艺才能自食其力,他专心地学打白铁手艺,以坚强的毅力, 硬是捱过了寄人篱下、艰苦的徒工生活,最后得到师傅的好评,才领到第一个月4.5元工资。但还要白做3个月才能还清水客的债。萧畹香就这样省吃俭用,后来 又把所有的积蓄,全部寄回家赡养亲人。

  萧畹香做事较有主见,他决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干了8个月徒工以后,他辞工和先去吉隆坡几年的兄长吟香一起到柔佛州新山市沙主街29号陈合兴货仓左边租了一块8平方米的土地,搭起工棚,以熟就熟,先打白铁,立志创业,旋即经营白铁档。

  当时,萧畹香在大马兼做建筑。以前新山市多是烂亚答屋,用茅草盖的,萧畹香廉价收购一百多间改 为镀锌板屋顶,赚了二千多元,买树胶园,广种树。兄弟俩手工打白铁和修理业务,同时购进五金配件,进而办成五金白铁店,命名和昌行,供应树胶园等用 品。经过7年奋斗,萧畹香渐渐有了可观的收入,家底也厚实了。25岁那年,他回乡娶妻,经人介绍,与帽山贤惠淑女廖惠志喜结良缘。妻子成为母亲的好帮手, 萧畹香更安心在外创业,和昌行生意越做越兴隆。

  【诚信巧擘 和昌骏发

  抗战爆发,和昌行损失惨重。日本投降后,和昌行要打开新的局面还得重振旗鼓,重新起步。然而,受过百般磨难的萧畹香意志坚定过人、见识过人、胆识过人,他勇敢地迎接挑战。

  萧畹香生长在山区,小时候在家乡学会种树,做木匠、泥水工。他对种植、建筑业是内行。在当时当 地百废待兴之时,他对承包的基建工程都是事必躬亲,亲自动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令对方很满意。这样一来,他的信誉提高了,对他所做的工程放心。萧畹香开 办的建筑业日益兴旺发达起来。随着马来西亚新山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看准了橡胶树种植业的发展前景,逐步买山种植橡胶树,发展橡胶生产。

  萧畹香经商办企业头等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心待人,心口如一,讲信用。他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字,用毛笔写在纸上,贴在店内墙上,欢迎顾客监督。他最反对的就是黑暗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经商作风,即那种同行便是贼互相倾轧尔虞我诈的丑恶行径。萧畹香早就是文明经营工商企业的典范。

  萧畹香还认识到,办好工商企业不只是一个人就能办好的事,还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妻子廖惠志在大 埔老家生了5个子女,到马来西亚后又生了5个子女,他们先后都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或香港等地,先读书后经商,个个培养成才。在此期间,子女正当升学造就之 时,和昌行的业务又一步步扩大,萧畹香忙不过来,他慧眼识人才,很快诚聘了一位家乡百侯南村的杨培晃先生。杨先生对会计财务内行,给他的企业帮了大 忙。萧畹香还在各个分支企业里都诚聘了能人任职。在重用人才方面,他按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所以被聘用来的人员对萧畹香的企业也是无限忠诚。

  经商需要人才,搞工业更需要科学技术人才。马来西亚是以橡胶树和锡矿业著称的。萧畹香曾开采过 锡矿,组织人力开了很久而未找到锡矿床。后来他无偿地让给老乡宗亲开采,终于找到了矿床,发了小财,老乡感谢他无偿转让锡矿开采的关心,但萧畹香也从此更 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

  萧畹香所经营的工商企业,自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后得到迅猛发展,可谓是得天时、地利、人 天时是马来西亚独立的时势,鼓励大力发展工商企业;地利是新山为马来西亚南方的重要经济城市;人和是萧畹香一家父子共同团结奋斗以及得 到人民和政府的支持。自此,萧畹香除继续经营橡胶业、建筑业外,和昌机构逐步发展扩大,萧畹香成为赫赫有名的富豪。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重见光明,充满自由的日子是多么难得啊!当时,他的一 家就像客家人在新山的接待站一样。祖国乡亲有许多走到新山,凡有大小事情找到萧畹香,他都为他人着想,极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困难,如协助贷款、 征地、找工作等。他到新马赞助建慈善医院、孤儿院、老人院等福利事业,尤其还大力赞助办学。由此,凡是华侨、华人、客家人等社团活动,他都被推为领导或重 要职位。那时起,萧畹香就已成为侨领之一。萧畹香也得到新马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和尊重。马来西亚政府为表彰萧畹香为全马发展经济和办学的贡献,柔佛州苏丹依 斯殿下特赐封他为拿督勋衔。


  【中华情浓 推崇华文

  萧畹香先生在祖国读书的时间不长,但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华优秀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化到他的言行 举止和人生哲学之中。他身居异国,时刻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客家人的后代,时刻不忘在居住国要为中华民族争光添彩。他在马来西亚新山生活多年,深刻地体会 到,居住在多民族的异域,华人不互相合作,哪能发展和生存?不学习华语,哪能培养更多的人才,使华人子孙后代永远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哪能保护华人 的地位和权益?他无限热爱华族和中华文化,尽力为当地发展华族文化贡献一切。

  在新山市,当时只有一间于1913年元月创办的宽柔小学。在日军南侵后,马来西亚沦陷,全马华 文学校停办,在新山原有的宽柔小学亦停办。1945年,日军投降后。经萧畹香等侨领倡议,扩建了校舍,于1951年开办了初中班。1956年以前,萧畹香 先生一直担任学校董事,在他建议下,1957年起增设了高中班,1958年中、小学分治,在新山市华文教育得到了发展。

  马来西亚于1961年全国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政府发出命令,全国华文学校要改为国民型学校 (以马来语教学),新山宽柔中小学亦不能例外。然而,华人办的华文学校禁用华语教学,此事是影响华人在马来西亚立足的大事。新山宽柔中学董事部及华人社会 团体,当即召开紧急会议,磋商研究,一致决议把宽柔中学改为独立中学,坚持以华语教学为主,兼学英语、马来语。然而,当地政府已发出命令一律用马来语教 学,这威胁着宽柔中学的前途和命运。不接受全民型的教育制度,改为独立中学,在办学经费上也遇到极大困难。当时宽中董事长一职竟无人敢出来担任。萧畹香为 了保存华文教育,不顾风险和经济上的困难,毅然负起重担,就任1961年到1962年度宽柔中学董事长。他与当局争公理,拒改制,坚持把宽柔中学办成独立 中学以华文教学为主。

  萧畹香先生所在地的华文小学、中学已办成有一定规模的华文学校,然而,当地还未把华文大学办起来,萧畹香先生还有个未了的兴学情!1986624日,萧畹香先生与华人乡贤向大马政府申请在新山创办南方学院,经3年才获批准,这是马来西亚第一所华文学院。

  南方学院创办之始,萧畹香先生率先捐献15英亩土地,此后又再低价把9英亩共24英亩土地用于 南方学院建筑校舍(其中赠送的土地价值约2000万马币),此事震动了全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南方学院于199610月正式招生开课,人们为了永念萧畹香 的兴学情,把南方学院校园亲切称为畹香园


  【倾囊奉献 报效家国

  萧畹香少小离乡漂泊南洋,身居异国他邦而心却时刻眷恋着祖国家乡。他一生念念不忘哺育他成长的 故土,不忘他的胞衣迹。他关心和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特别注重家乡发展教育,推动兴学育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萧畹香先生在马来西亚 新山写第一封信回家乡就提出愿独资捐建学校。他于1945年冬回到家乡,途经高陂,听说高陂初级中学要创办高中,当即赞助国币二万元。回到家乡和乡亲商 议,由他独资捐建一间小学,于1946年在进灌连屋坪动工兴建,次年就绪,并由萧畹香先生请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写培新公学校名。1947年,一所新校 在山沟里开办起来了。萧畹香先生是大埔县侨胞中最早独资兴学者。

  1957五一国际劳动节,萧畹香先生作为华侨回国观光团成员赴首都北京观光。进京观光后 回到老家,受到进光农业合作社领导和乡亲们的热情接待。畹香先生即与乡亲们商议,他表示愿意独资捐建一所进光小学。萧畹香和夫人廖惠志还特地到百侯人 民公社拜见公社的领导,并受到热情接待。在会见时,萧畹香先生表示愿意捐资创办百侯人民医院,夫人廖惠志还以她的名义捐款修筑侯南往侯北木桥。萧畹香先生 热爱桑梓捐资兴建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的义举,是大埔县海外华侨在家乡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最早的侨贤之一。

  1979年,经历了十年动乱后,大埔县教育局收到了海外侨胞的第一封信,就是旅马华人萧畹 香先生写的,信中热情诚挚地表示请求县领导协助他继续完成建校育人的心愿。他愿意先独资把进光小学修建完善后恢复上课并开办初中班。然后,他再独资把他的 祖屋善庆居拆建成一所进光初级中学1986年大埔县政府决定在湖寮镇黎家坪角口坝筹建第二华侨中学,当年举行奠基仪式。但是,由于建校经费尚未 着落,工程搁下两年多的时间。这件事萧畹香先生知道后,他率先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萧畹香先生常说他的夙愿就是一心办学。他多次说过:只有教育发展, 人才辈出,才能发明和创造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科学技术赶过世界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萧畹香先生成为大埔县华侨捐资兴学的带头人。

  萧畹香先生的兴学情,情真意切,他兴办每件公益事业都呕心沥血,事必躬亲。而且,萧畹香先生办学不是建好校舍就完事,他倾全力为办好学校,培育人才费尽了心思。

  萧畹香先生是位世纪老人,他在半个世纪以来坚持兴学育人,整整维系了半世纪的兴学情。

  他一生义捐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就近10多年来他为侨居地扩建宽柔中学和新建南方学院校园就 惠捐了马币2000多万元;几十年来为祖国兴学育人和善行义举就惠捐了3000多万元。萧畹香先生捐资办公益事业,从不留芳名,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 平凡凡的中国人,有颗中国心。他总认为自己一生的奉献再多,还是沧海之一粟。1992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萧畹香先生为梅州市荣誉市民。萧老先生的 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坎上。(source: http://baike.baidu.com)

萧畹香先生是在大埔排第二的慈善家,第一自然是田家炳先生。大埔进光中学是萧先生一手经营的,除了建大楼,还包括各种设施,早期教师薪水,优等生和贫困生的奖学金,都是他出钱的。

萧畹香先生勋衔暨履历: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第一届荣誉市民、大埔县第一届荣誉市民、梅州市嘉应大学名誉董事长;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永远荣誉会长、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永久名誉会长、新加坡茶阳励志社荣誉社长;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名誉会长、马来西亚新山中华公会名誉会长、马来西亚中华工商总会名誉会长、马来西亚新山南方学院名誉董事、马来西亚新山宽柔中学前董事长、马来西亚新山客家公会永远荣誉会长;新加坡萧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马来西亚萧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马来西亚和昌机构创办人暨董事主席;中国深圳国际企业公司名誉主席、中国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香港和昌贸易公司和昌化工有限公司创办人。

大埔县湖寮镇(原百侯镇)进光村(Dapu County, Huliao town, Jinguan village)


View Larger Map

百侯镇
萧畹香先生百侯(Xiao family from Dapu(大埔), Baihou(百侯), a Hakka Xiao). 百侯地區中間梅潭河將百侯地區切成南北兩塊,侯北以蕭氏宗親為最大宗,所到之處所建皆是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尤其南宋時期建造 「蔡仙圳」的建設更造就了侯北農業導向的社會,反觀侯南,因為飽受歷年水患之苦,轉而發展市場貿易兼以交通條件才發展成了商業社會。使得在侯南的楊家因為控制商機,輕易的發展成為當地最大勢力。

百侯位於廣東省大埔縣東南方,是一個人口僅一萬餘的小鎮,主要居民有揚、蕭兩大姓,侯南、侯西為楊姓,約5,000餘人,侯北、侯東則屬蕭姓,約 4,000餘人,其他為丘、池、陳、林、李、鍾等小姓雜處其間,百侯在清朝共有進士19 人,舉人103人,超過全縣總數40%,無怪乎百侯被視為粵東地區著名的「文化之鄉」,其最為人所稱道的是楊姓有「同榜十秀才」、「同堂七舉人」、「同榜 三進士」,通議大夫第則更享有「一腹三翰院」的美譽,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百侯文風之鼎盛,在當時恐難有望其項背者。

據載百侯宗族組織發 達,祠堂眾多,其中楊姓有80多座,蕭姓有30多座,實行大小宗制,且多編修族譜,制定族規,族產豐厚,並有嚴格的管理制度。(註八)由楊姓人口 5,000餘人而建有大小宗祠80多座,蕭姓4,000多人,宗祠僅有30多座,可看出楊蕭兩姓勢力之優劣。蓋因「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蓋不忘所自 也。」,(註九)又「居則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畫棟刻節,糜費不惜」,可見宗祠之興建不惟是一家一支之所望,更是通族之所重, 傳統社會宗祠建築被視為該族勢力之表徵,故「畫棟刻節,糜費不惜」,但是想做到「糜費不惜」,也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一般都是族中子弟獲取功名,例必祭告祖先,如若其仕途順暢,也都會興建或重修祠堂一則告慰祖先,再則彰顯其成就。光以「同榜十秀才」、「同堂七舉人」、「同榜三進士」、「一腹三翰院」的美 譽,就可以明白楊姓宗族當時在百侯的勢力非可小覷,時至今日楊氏家族亦仍主導著百侯的政經。

百侯地處粵東北,距茶陽縣城約40 公里,梅潭河從中穿流而過,乾嘉時人口遽增,因地少人多,開始出現大量外出謀生的人口,由於梅潭河是韓江的主要支流,韓江又是聯繫潮汕地區的主要水道,所 以初時外出謀生者都集中在潮州、蘇杭等地,道光以後則有遠至南洋者,目前居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約有3萬多人,較諸現在百侯的人口,成了僑居者 多於原鄉人口的情形,類似的情況還有焦嶺縣,僑鄉因為有僑匯的關係,一般比鄰近村鎮較為富裕,且有較多的機會,同時也將僑居地的文化和建築搬移到祖籍地,這可由散布在百侯各處帶有南洋風味的建築展現出來。
(客家原鄉田野調查筆記, 文/藍清水,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进光中学(source:http://bbs.514200.com)




爱国侨领萧畹香小山村办学吸引千余山娃求学

2005年7月14日

华 声报讯:地处祟山峻岭之中的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进光村,是一个只有20多户100多人的小自然村,却拥有两间小学、一间初级中学和一间高级中学,这四间学 校的校名分别为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何香凝、秦萼生等名人题写。在这个被称为“进光学村”的小山村里,如今有学生上千人,每天晨昏时节,朗朗的读书声 伴着村里袅袅炊烟响彻山谷,成了大山深处一道最迷人的风景。

据广东新闻网报道,进光村里的四间学校,都是村里的马来西亚 爱国侨领萧畹香先生所建。村中老人告诉记者,进光村过去非常穷困,当地有一首民谣称进光村为“日无鸡食米,夜无老鼠粮”。身居异城,心系故土的萧畹香先生 见状,深感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家乡经济文化科学水平的重要性,遂决定倾其所有支持家乡兴学。

萧畹香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先后两次奔赴福建厦门集美学村深入考察,效仿陈嘉庚先生,投入巨资和大量精力在家乡兴办进光学村。他说:“只有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才能发明和创造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科技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在 家乡父老的鼎力支持下,1946年,大埔地区出现了一座新型学校,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写了“培新公学”校名。1957年,在获周恩来总理接见后,萧畹香回 乡独资建设小学,由何香凝题写校名“进光小学”。此后,他于1983年独资建设了进光初级中学,邀请著名书法家秦萼生题写校名;1987年又独资创立了规 模宏大的进光中学。从而在大山深处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完全中学的进光学村。

这个名家书法题字四处可见、文教气 息浓厚的进光学村吸引了周围许多农家子弟前来求学。而“山中山”大埔祟山峻岭盘据,农家子弟们为求学往往需要走上三四个小时的山路。萧畹香遂决定建设一条 从湖寮到平原全长20多公里的大路,以解决学生们“行路难”的问题。多年来,他一共三次斥巨资开山辟路,从而让这条泥泞山路能容纳汽车、摩托车通行。

为兴办学村,萧老先生及其实业集团先后在家乡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两年前萧老先生逝世前,叮嘱后辈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其子萧光盛继承父志,每年捐资100万元,支持进光中学办学,而且每年均从该校选出优秀毕业生资助海外留学。

为发扬光大萧畹香倾囊相助家乡教育的精神,大埔县政府多方筹资近4000万元人民币于去年10月开始重修从县城连接进光学村的公路。公路全长22.7公里,按三级路面标准建设,预计于今年8月完工。

(source: http://www.chinaqw.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