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log is for people with the surnames Xiao,Siao, Hsiao, Siew, Siu, Seow, and Siow; who ar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same Xiao family from ancient China. This is especially for those from Penang,and even other places.
Thursday, August 6, 2009
大埔蕭氏: 【廣東大埔白侯】肇基始祖
侯北村蕭氏祠堂(source: www.dbhbc.com)
蕭氏【廣東大埔白侯】肇基始祖
蕭覺公字睿明號文元,五代時期人,南唐仕楚王兵部尚書事,軍巡大判官。遇逢馬氏爭立之亂,從湖南長沙,避難徙江西吉安泰和早禾渡,後早禾渡遷瀘源,為蕭氏 【江西泰和】始祖。後系傳至大承事公,瀘源遷居江西泰和南溪,為蕭氏【江西泰和南溪】始祖。南宋之時念三公,進士第官歷仕宦福建漳州,奉調遷官為潮州路總 管。思原籍地窄人稠,遊致屬意潮地大埔白侯,遂卜擇而安居焉,為蕭氏【廣東大埔白侯】肇基始祖。
淳公字季川,號念三(山),行位念三郎;諡伯海。南宋時江西泰和縣南溪人,先祖蕭覺公之十一世孫。南宋寧宗趙擴慶元丙辰年間(1196年)登進士。科舉 拔元進士第,撰元左侍郎禮部尚書,第二甲25名,此回科舉共計149名。進士第誥授中憲大夫,出仕為官,官歷前任福建漳州刺史,奉調遷往潮州,後任為潮州 路總管,而後辭榮。
思原籍江西泰和縣南溪,地窄人稠。間或出遊,而致屬意潮州,到廣東省大埔白堠地方,今之廣東省韓江支流梅潭河流域。
於南宋寧宗趙擴開禧元年乙丑(西元1205年)時,徙居廣南東路(廣東)嘉應州,遂卜擇先在溪南而居,後徙溪北凹頭安居。居潮州之屬邑落籍,築室創基韜光隱遁於侯溪。廣東省嘉應州潮州府,大埔縣白堠鄉白兔村,為蕭氏入粵肇基始祖。
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的椒远堂是明朝成化年间所建,溯源萧氏淳公历经七百二十九载,人文鼎盛,代有贤哲,为承传吾族先贤诗文的精神瑰宝,
“敬畏礼教”与村落宗族化
祠堂是宗族的象征,是宗族成员明世系、讲昭穆、明礼让的神圣空间。清初的白堠士绅非常明白祠堂的重要性,他们引用宋朝儒家程颐的话说: 码 物本乎天,人本于祖。故世代远,裔胤蕃,上溯所自,祗根于一人之身。则营建宗祊,因之岁举时祭,用伸报本之诚,礼也,亦情也。 既然子孙都是由同一祖宗所传,而宗祠之建,可以聚合人心,因此建祠祭祀祖先相当重要,尤其是在社会动荡、人心不稳之时。明朝末年杨氏先后建有有庆堂、观德堂,萧氏有宗祠、诒燕堂、既勤堂,但在明清鼎革之际均毁于战火。同时世道不靖,“不清不明”,人心思乱。 那些认同清政府并获得功名的士绅,便急急以恢复社会秩序为己任,其首选措施就是建祠堂。清初萧翺材考中进士回乡后,即倡建宗祠,于康熙元年建成心藏堂;杨士薰也于康熙六年建成延庆堂。他们定期组织祭祀活动,“瞻拜其下者,仁人孝子之思,复油然兴矣。” 为了进一步整合族众,士绅们还以开基祖为始祖,定为大宗,以分房祖为小宗,建立大小宗制度,并兴建了一批宗祠。杨氏本只有四世祖祠,开基祖的神牌附于其中。至康熙初年,贡生杨士薰认为于礼不合,谋建祀奉开基祖的大宗祠,但未果而逝。后由其子杨之徐于康熙二十八年建成,祀奉开基祖,从祀二、三世祖。并从嫡长子中推选宗子,每当春秋祭祀,由宗子主祭。以四世祖祠为小宗祠,主祀四世祖,从祀五、六、七世祖。各房再依经济能力建筑房祠,又称私祠。从此杨氏实行严格的大小宗制。
萧氏原只有祀奉开基祖的大宗祠,所有祖先都从祀其中。萧翺材登进士后,先是倡修祀奉开基祖的大宗祠,所有祖先从祀其中。后又倡建祀奉分房祖四世的小宗祠。邱、池等姓也相继建立了大小宗祠。随着士绅的增多,宗族的扩大,经济实力的增强,所建祠堂逐渐增多。据族谱统计,至乾隆二十年,杨氏有祠堂15座,萧氏11座,池氏4座,邱氏6座,祠堂在白堠乡村社会中逐渐普及化。重建祖祠,使子孙在岁时祭祀时瞻拜有所,达到收族的目的;而实行大小宗制度,则进一步强化了等而有序的礼制观念,同时为作为宗族领袖的士绅合法地全面控制宗族提供了事实依据。
随着白堠科举的崛起,考中科举者即上升为社会上层,权势日重,名望日高,对他姓的威胁也越大。如何处理与社区他姓的关系,成为非常敏感的问题。各族士绅非常注意厘订族规,约束本族子弟。
蕭氏在蕭文明、蕭翺材、蕭其宽等倡导下,创立和拓展了始祖、二三世祖、四世乐耕公等公尝。康熙十七年,为避免“地方当役”科及穷户,监生肖其采捐出田租二十六石五斗,创设“义田”,所收租谷作为蕭氏宗族每五年承担一次地方差役的费用。“如其有余,则累利息。俟其盛大,增置田亩,以丰祖祀,建义学。”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