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4, 2010

江西省萧氏

江西(Jiangxi Province)

View Larger Map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2008年底人口4400.10万人。省会为南昌。

现辖11个地级市,以及1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70个县. 地级市: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

江西人口以汉族占绝对多数,占总人口的99.73,是中国汉族比重最高的一个省份。虽然省内散居着近37个少数民族,但是达到一定人口数量的只有回族和畲族。江西南部与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南部一起还是汉族客家民系的主要聚居地,现今当地仍保留着具备客家传统的生活习俗。此外,客家民系在赣西北铜鼓等地亦有分布。

江西省可以明显地分为若干个方言区。赣语是江西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大約佔三分之二。客家话使用人口約佔三分之一,主要分布于南部,以及赣西北铜鼓。九江使用江淮官话。赣州市章贡区和信丰县城使用西南官话。婺源县、浮梁县、德兴市使用徽语。上饶市、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和德兴市(限陇头)使用吴语。

赣中 - 临川,南昌,吉安县唐贤坊村
赣北 - 景德镇,庐山
赣东 - 婺源
赣西 - 井冈山, 宜春,萍乡
赣南 - 瑞金, 渼陂古村,赣州

江西萧氏

赣中
唐贤坊村位于吉安县西南10公里处。据史载,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横江镇滩头村(现为江边村)的萧懋爵按“以世之贤,莫盛于唐”的构思,于江边村东立“唐贤坊”,并建村称“唐贤坊村”,命次子萧登分居该村。萧姓在唐贤坊村已繁衍生息了二十八世770多年。

赣北
景德镇,江南名镇,千年瓷都,“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巅峰是此都”,尤其以“青花瓷”著名

赣东
婺源,为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县,位于江西、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旧属徽州,为徽州六县之一。“八叶宰相”之一的萧遘之仲子萧祯,在任江南节度使时,因父蒙难,隐居安徽歙县篁墩,为避祸害,又“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姓以为江氏。凡江氏宗于萧者,此其鼻祖也”(《萧江全谱》)。自萧祯易姓江后,江祯即为萧江一世祖。二世祖江董是江祯的长子,因其由歙县篁墩迁婺源水路皋径,成为婺源萧江始祖,至六世祖江文?迁居 坑,再传转八世祖江敌迁居婺源县江湾村.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祖籍在婺源县江湾村。

赣西
一世祖[唐]萧遘,字得圣,唐晚期贬居江西。是为其后裔于清初徙居万载,宜春,萍乡,奉新等地

赣南
在赣州、赣县、信丰、万安的赣江江畔居住着一支兰陵堂萧氏后裔,他们祖祖辈辈多以放排网钓为业,长年漂浮在赣江水面,来去无常,行踪不定。然而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他们必聚至赣州东郊沙河口的萧氏宗祠崇鹤堂,在那里举行为期两天的隆重祭祖典礼。而后,又各奔东西,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江西吉安市,不仅是毛泽东的祖籍地,还是另一位伟人邓小平的祖籍地。邓小平的祖籍地,就是毛泽东祖籍地吉水县的邻县吉安县(古代称庐陵县)富田镇横坑村。江泽民,祖籍在江西婺源县江湾村。

Jiangxi (江西) is a southern provi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panning from the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north into hillier areas in the south.

The name of the province does not mean "west of the Yangtze" as a literal reading would imply, but originated as a contraction of "Jiangnan Xi" (江南西; "West Jiangnan", or more literally "the west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The name was coined when Jiangnan ("south of the Yangtze") Circuit was split into western and eastern halve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1] The short name for Jiangxi is 赣 (Pinyin: Gàn), for the Gan River.

Jiangxi is landlocked and surrounded by six provinces. It borders Anhui to the north, Zhejiang to the northeast, Fujian to the east, Guangdong to the south, Hunan to the west, and Hubei to the northwest.

江西省家谱目录如下

婺源:
兰陵萧氏二书《兰陵萧氏本宗世系考》1卷与《兰陵萧氏保 世滋大录》3卷,清乾隆,江永纂修,藏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安徽图书馆。
萧江全谱5卷附录5卷,明万历,江旭奇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江复七公房支谱6卷,清乾隆,江如松等纂修,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上海图书馆。
萧江家乘12卷,清道光,江赓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萍乡:
陂头萧氏集据1卷,清咸丰,萧达祥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陂头萧氏四修族谱4卷首1卷,清光绪,萧观沣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族谱(存3卷),清同治,藏上海图书馆。
萧家湾上萧氏族谱(存3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湘乡萧氏族谱(存5卷),民国,萧绍曾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草谱(存1册),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续修族谱(存卷首),民国,萧光莹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泰和:
陇陂萧氏族谱8卷,清道光,萧之书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铜鼓:
萧氏宗谱1卷,藏铜鼓县丰田扬段村。

崇义:
崇隆萧氏族谱8卷,清同治,萧彦堤等修,藏美国。
萧氏宗谱(存1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江西萧氏宗亲万里送宗谱 资料具有三大历史价值
2008-5-11 16:37:58 来源: 中华泰山网

5月9日,400年前就与我市岱岳区夏张镇萧大亨后人失去联系的江西省吉安县萧大亨后人来到夏张镇,为一脉相承的泰安萧氏宗亲送来了萧大亨等萧氏先祖的画像、十道圣旨拓本以及萧大亨手写族谱拓本等。

萧大亨是万历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兵、刑两部尚书,1532年生人,一生忠于君国,体恤百姓,是一位深为后人敬仰的著名历史人物,卒于1612年,被葬在泰山南麓金牛山之阳。

偶然机会寻到江西萧氏宗亲

中华萧氏山东宗亲会会长、我市萧府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萧传海是萧大亨第十二代孙。2007年,在参加中华萧大亨宗亲会时曾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萧大亨的资料及泰山学院副教授周郢所著《明代名臣萧大亨》一书。一个偶然的机会,这篇文章被传到了江西省吉安县,引起了68岁的吉安县梅塘中学老师、萧氏始祖萧邦宁第二十九孙、萧大亨第十三代孙萧芳麒老人的注意。萧芳麒老人得知萧传海等一直在寻找萧大亨的画像等材料后,不远万里,将9年前偶然搜集到的萧氏先祖画像、十道圣旨,以及萧大亨呕心沥血亲笔手写的萧氏族谱拓片等,带到了泰山脚下,赠送给泰安萧氏宗亲。

“今天,我以吉安城西萧氏族裔之身份,带着一份浓浓的乡情,将我列祖列宗之精英图及我清圹五支之族谱,赠送给我一脉相承的山东泰安宗亲,让大亨曾经呕心沥血修撰的族谱重返泰安。”萧芳麒老人说,“我此行的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还有两个宏愿,一是修缮萧大亨亲建的‘四世一品’坊,二是修建‘太保庙’。”

对于江西萧氏宗亲的信任,萧传海说:“你们放心我,我也请你们放心,一定保护好先人留下的文物,修复萧大亨墓,建好萧大亨文史纪念馆,并将力促下届萧氏宗亲会在泰山脚下召开。”

资料具有三大重要历史价值

“江西萧氏宗亲带来的这些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据泰山学院副教授周郢介绍,萧芳麒老人带来的这些宗谱等资料有3个方面的价值。

首先,目前文献上关于萧大亨到泰安之后的资料比较多,但对于萧大亨祖籍的资料很少,这些宗谱等资料提供了详细的萧大亨的家史资料。其次,这些宗谱等包含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帝所下的圣旨,对于考察萧大亨前期的历史以及对所在朝代的影响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在我写作《明代名臣萧大亨》这本书时,曾经找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萧大亨的画像。后来书上所用的是根据历史描述还原的画像。而江西萧氏宗亲提供的这些资料中,就有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惟一一幅萧大亨的真实画像,这填补了长期以来研究萧大亨的一个空白。”周郢说,这些资料将对于泰安研究挖掘萧大亨文化资源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江西省會昌縣文物普查發現明清時期蕭氏宗祠

7月30日,江西會昌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隊發現壹處始建於元末明初、完善於清代的蕭氏宗祠。這一發現對研究客家古祠堂的建築及其所有權的演變歷史和客家宗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據悉,該宗祠位於北緯25°35′56.6″,東經115°46′51.5″,坐落於文武壩鎮社壇腦西側。據《會昌縣蕭氏宗祠誌》載,該宗祠始建於元末明初,當時為2棟廳,明中期擴建,1924年冬由蕭氏宗親改建為3棟廳雙天井結構。蕭氏宗祠卯山西向,寬13.4米,深35.2米,占地面積471.68 平方米。詞內地面和屋頂均有3個層次,高底有致,意為長幼有別、昭穆有序。該宗祠為立柱式磚木結構,青磚碧瓦。瓦檐前部和高聳的避火牆頭皆為赤金色琉璃瓦,滴水盡蓋琉璃瓦當,琉璃筒瓦壓脊,檐角高翹,氣勢宏偉,蔚為壯觀。

  據初步判斷,該宗祠基本結構為明清時期所建,前棟三排石門枋及兩邊門額上的“敬宗”、“睦族”石匾,大門前的八棱形石柱及大門前兩旁的石鼓,宗祠內前廳大天井前後的各壹對(4根)八棱形石柱和中廳兩對圓柱形木柱,屋樑上碩大的井架斗拱等等,皆為明清時期原物。中廳那對八棱形石柱陰刻對聯“佐沛公封酂侯名世挺生追雙漢,官太傅升大將人才輩出溯蘭陵”亦為為明清時期原物。

  另據瞭解,新中國成立後,蕭氏宗祠收為國有,始為縣糧食局倉庫,後改為汽修廠車間倉庫。汽修廠改制後,該宗祠又由當地壹村民吳氏購得。 1996年,由移居臺灣省的會昌縣右水鄉人蕭治中先生出資購為蕭氏眾有,並牽頭全面整修,成為蕭家公共活動場所。現在的會昌縣蕭氏宗祠保持了明清時期的基本風格,並以其宗族歷史為根本,結合當今形勢,增加了壹些古近現代相得益彰的文化內涵飾物飾品飾畫。宗祠內掛有牌匾12方,包括公德匾、功名匾、堂名匾等;刻有以勵志、訟德、修身、敬宗、睦族等為主題的對聯9幅;還在藻井內彩繪著族內歷代名世挺生之肖像,以激勵後人,緬懷先祖,報效國家。

江西萧氏

考萧氏源流,至第23世萧彪,正好是汉武帝时期,萧彪在朝为官,免官后迁东海兰陵(今山东峰县),其裔孙亦由沛迁来,称兰陵为其郡望。到晋朝,其萧氏第39世,一支迁江西建昌,一支迁浙江绍兴。
三十世孫蕭覺仕唐, 值世亂, 舉族出逃, 分居湖廣及江西ˋ泰和ˋ廬陵等縣
唐朝末年,藩镇之乱、百姓纷纷南迁。第69世张觉兄弟三人,问卜得卦,亦水。遂誓言逢水而居,一人归江西泰和旱禾渡一人迁江西临川,一人迁广东惠州。

宋元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移民高峰。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发动了"靖康之变",不久北宋王朝覆灭;南宋徙都临安。中原包括萧氏在内的士民,扶老携幼,率家随宗持续南迁,仅是随高宗南迁的臣民即达百万之众。此次南迁总人数估计应在千万以上,规模较前两次还要大,对近代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南宋末年,蒙古人继金人之后又一次入侵中原;处于黄河流域的民众为躲避战乱再度南逃。随后蒙古军南逼,在四川地区、沿长江湖北地区和赣闽粤交界处残酷屠戮;萧氏族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也大批南移。蒙古军渡过长江后持续南侵,早先迁入长江附近地区的萧氏先民只得继续南迁,进入湘闽粤等地。

这一时期即成为江西、福建、湖南等地萧氏郡望的定型时期。

江西的萧氏郡望主要是庐陵。据史料和墓志铭记载,当时萧氏分布于该地区的主要有今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永新县、新余市、新干县、樟树市等。据统计,以吉安为中心的萧氏定居区内有名的萧氏家族达四五十个。如,吉安市有"三瑞御史"萧定基家族、蕲州推官萧浔家族、广西转运使萧桂林家族和萧国华家族;临江有萧燧家族、萧陟家族和萧谔家族等等。福建是继江西之后萧氏宗祖昌盛、郡望较多的另一省份。唐代就有不少箫氏族人迁入福建,宋元时期持续这一趋势。福建萧氏家族郡望主要有龙溪县jqk今福建漳州]、福州、福清、邵武、沙县、泰宁、宁化等地。宋代,龙溪县出萧氏进士十人;福州进士八人,状元一人;邵武进士六人,举人五人。出名的家族有状元萧国梁家族和进士萧德藻家族等。湖南萧氏族人也很多。五代至两宋时期,湖南的萧氏主要由江西迁人;元代,除江西外,苏、豫、皖、闽诸省萧氏也大量的迁入湖南。湖南萧氏主要郡望有长沙、安化、新化、娄底等。

从晚唐五代到宋、元的四百六十多年间,萧氏的主要迁徙地是江西、福建和湖南。

明清时期,江西萧氏人数继续居全国之冠,仅庐陵一地就有三百二十五支萧氏家族. 现在的蕭氏人都是从江西吉安泰和一带发源,并以这为圆心向四周迁出,其中大部分向湖南方向迁徙.每一个迁出的家族在落脚地都开始了重新修谱,所以一个家族会产生一个族谱.

12月3日,泰和萧氏通谱编纂理事会工作人员将一批《泰和萧氏族谱》捐赠给县档案馆妥善保管。该族谱记载了萧氏家族在泰和县境内102个宗族8万多人口900多年的繁衍发展历史,共计108卷。编撰工作历时三年,耗资近90万元。不仅为肖氏族人提供了寻根问祖,分辨宗支发派的依据,也为丰富泰和地方史志作出了积极贡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肖氏家族将其族谱捐赠入县档案馆永久珍藏,进一步丰富县档案馆馆藏。江西省泰和县档案局 龙桃(2009-12-06)

Source:
(江西省文化廳文物保護處 會昌縣全國文物“三普”隊員 張炳春 蕭南京[2008-08-01] ,http://www.sach.gov.cn:8080/www.sach.gov.cn/tabid/318/InfoID/12759/Default.aspx)

Related articles:

1. 《明代名臣萧大亨》
2, 中国赣州网(客家赣州网), http://gz.jxcn.cn/kjgn/xgwz.htm
3. 赣西, http://www.lvyou114.com/Nav/Nav_City.asp?ClassID=17&CityID=56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