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珠海街道办事处萧家庄村
地理位置
肖家庄村位于胶南城区西南部,东临灵山湾,村西紧靠同三高速路和204国道,村前有峄山(旧名南台)相依,村后有风河相傍。
名称由来
萧家庄村由来久远,据“萧家庄村萧氏家谱”记载,“吾族由来旧矣,相传元、明间迁自云南。兄弟十数人,散处东海之滨,居胶南萧家庄者,即吾始族……”
人口耕地
该村村域东西南北各二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808户,2618人;土地800亩,林地400亩。除萧姓外,另有杜、樊、王、李、刘、高、孔、宋 仉等姓居住。
人才辈出
该村尚文重教,人才辈出。清代后期科考,萧家庄考取一名副榜,五名秀才。清代康梁变法之后,该村在历代私塾学堂的基础上,建起了“萧家庄启蒙学校”,民国时期称胶州第三小学。后该村萧彩瑜成为留美博士,并在解放前夕归国,曾任南开大学教授。该村另有一名北大毕业生(曾任一机部高级工程师),一名国民党上海市代市长,一名国民党胶县党部部长。
解放后该村更是人才辈出,先后有几十人考入高等院校。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后2人,研究生12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余人。成长为厅处级干部3人,营团职以上干部6人。
经济概况
该村历来以农业为主,因地处风河南岸,有着肥沃优质的沙质土壤,又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素有“土壮民富”之说。上世纪80年代后,该村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并形成较大规模,且品质优美,在胶南地域内很有名气。2001年,该村划归海滨工业园后,内外资企业纷纷入驻,至2004年底已有数十家企业在此建成和投产,另有个体企业数十家,村经济蓬勃发展。近几年村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占地36000平方米的综合厂房区。2004年居民人均收入达5180元。
社会事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福利待遇也逐步提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村集体负担;60岁以上老人每月享受养老补助金;村内设有医疗服务社区,村民享受合作医疗。2000年建成了占地3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的村小学教学楼,小学教学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可容纳附近几个村的学生就读
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肖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肖氏建村。
政区人口
河头店镇辖村。解放前约四五十户,人口200人左右;初级社前后约七八十户,人口不足300人。2004年全村170户,共有人口560人,有土地900亩。
经济状况
村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1965年村西北“三五”水库修建成功,能浇灌农田300亩,又能养鱼。1975年,村后大型平塘竣工使用,建扬水站1座,使村前村后村东的粮田全部成为水浇地。1985年后,在村西南建起桃园、苹果园、板栗园,经济收入比较可观,同时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建起中型养猪场7个,养猪业户7户。
改革开放前,村庄是以副促农、以副养农先进单位,有红炉3个组,染坊2个组。1980年成立纸盒厂,解决妇女无活干的难题,为集体年创利润1万多元。2000年2月村干部与青岛瓶盖厂洽谈在村召集妇女劳力加工瓶盖,4个月时间为村民增收6万多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为村民创收10万余元。2004年4月在村北建砖厂,解决了村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促进了运输业发展,为拖拉机、手扶车户年增收60多万元,4年的时间集体无外债,农民也富了。
社会事业
1980年后,村拉上了照明电、自来水。村容村貌发生变化,先后修整村街3条,环村路四通八达。农民家里安装了电话,信息四通八达,给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