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 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出国学习音乐、留学时间最长的学生,同时也是第一位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音乐家。
蕭友梅(1884年-1940年),字思鶴,又字雪明,廣東省中山縣人(,著名中國音樂教育家及作曲家。 有中國近代音樂教育之父之稱。自小在澳門接觸西樂。1899年,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 1901年,留學日本,攻讀教育學、鋼琴及聲樂。1906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後響應清政府留學畢業會考,獲得文科舉人。不久,又留學德國,往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17世紀以前中國管絃樂團的歷史研究》(1916)。同年10月,入柏林大學哲學系,及斯特恩音樂學院繼續研修。是中國第一位以外文取得博士。 1920年,擔任教育部編審員。1921年,擔任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導師。1922年,經蕭友梅提議,"音樂研究會"正式改建為"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簡稱:北大傳習所),並擔任此該所教務主任。 。1927年,蔡元培支持他籌建中國第一所專業高等音樂教育機構:國立音樂院。1929年9月,他把音樂院改組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1949 年改"上海音樂院"),並且擔任校長,直至病逝。 親自設了"舊樂研革"課程(即中國古代音樂史),並自行編寫教材。蕭友梅亦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並進行創作的作曲家之一。一生作了100多首歌曲:《今樂初集》、《新樂初集》等。尚有鋼琴曲、管絃樂曲、大提琴、弦樂四重奏、合唱曲等。 在過去多年,著名中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林聲翕曾跟從他學習和聲,而他也曾出版很多教材:《風琴教科書》(1924)、《鋼琴教科書》(1925)、《小提琴教科書》(1927)、《和聲學》(1927)、《普通樂學》(1928)等,還發表了超過50篇音樂論文。
(source: wikipedia)
其妹夫为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王世杰。
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7年的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萧友梅是创始人. 上海音乐学院是由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博士创立的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由蔡元培先生担任第一任院长。上海音乐学院是文化部三所重点音乐学院之一,被上海市确定为重点建设的特色院校之一。上海音乐学院不仅在艺术教育、校园管理还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1884: 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萧友梅的父亲萧煜增,原是前清的秀才,后以塾师为生。
1889: 萧友梅5岁时随父亲移居澳门,如倾向新学的儒生陈子褒所设的学校——“灌跟草堂”学习。萧友梅在那里不仅打下了就学的根底,还在外语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培养。1899年,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也是广东香山人士,而且孙、萧梁家是彼此熟识的世家。萧友梅从小就与孙中山相识,后来又都时同盟会的革命同志。
1901: 1901年毕业,作为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随其校长邓家仁留学日本。萧友梅先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
1904: 他开始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
1906: 1905年,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等人在那里成立了同盟会。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萧友梅加入了同盟会。年底同盟会领导的湖南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为躲避日本密探及清政府的缉捕,藏匿在萧友梅的住处达一个月之久。
1909: 1909年回国
1910: 取得了“文科举人”的名位
1912: 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同年,孙中山被迫下野,萧友梅旋即回广东,在胡汉民主持的广东省都督府任教育司学校科长。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后,萧友梅不愿与袁为伍,以官费赴德国留学。此前,他在广东加入了新组建的国民党。1912年11月,萧友梅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
1915: 1915年夏,修毕了音乐学院的课程,
1916: 1916年以论文《十 七 世 纪 以 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1920: 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
1922: 1922年8月,经萧友梅提议,北大音乐研究会改组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以养成乐学人材为宗旨,一面传习西洋音乐,一面保存中国古乐,发扬而光大之。”由校长蔡元培兼任所长,萧友梅作教务主任负责实际工作。为了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萧友梅还与杨仲子于1920年9月创办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后经萧建议分成两个专科,萧任音乐科主任。由于萧友梅多年的奔走推进,北京的一些大专学校先后设立了音乐系(科),音乐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并引起世人注意。1922年全国实行新学制时,以前可上可不上的“乐歌”随意课改名为“音乐”课,并且规定为小学的必修课。
1927: 军阀张作霖接管北京政权后,其教育总长刘哲1927年6月以“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为由,下令停办北京国立院校的所有音乐系科。萧友梅苦心经营了5年的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也被迫解散。这时北伐军已经攻占了长江流域,蔡元培就职于南京政府,萧友梅也南下去寻求发展。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任教务主任,后来,因蔡元培公务繁忙,12月3日任命萧友梅为国立音乐学院代院长。
1929: 南京政府修正大学组织法,规定仅传授一种专门技术的学校都应改为专科学校,并公布了“专科学校组织法”。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也于此时更改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他将当时在上海甚至全国各地能够找得到的著名中外音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在自己的麾下。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他也是请水平最高的人来教。如易韦斋、龙榆生(时为暨南大学国文系主任)曾任这所学校国文课的教师。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为创立和发展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1930: 1930年秋,萧友梅聘请留美回国的著名音乐家黄自任教务主任。此后,二人携手为中国刚刚起步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五天,萧友梅主持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就成立了抗日救国会,萧友梅率师生为抗日义勇军募捐了一千多元,汇寄给黑龙江马占山军,他还为义勇军创作了一首歌曲《从军歌》 ,传唱一时。
193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音专在江湾建成的新校舍遭到了敌机的轰炸。萧友梅组织人员在1937年10月迁到马斯南路(今思南路)坚持办学。
1938: 又将学校一分为三
1939: 到1939年9月,音专再迁公共租界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的一幢残破的楼房中。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危险的环境中,萧友梅的音专一直没有停止教学,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0: 1940年汪精卫成立汉奸政府,敌伪利用留日与同盟会的老关系威逼利诱,妄图拉萧友梅下水。此时的萧友梅,虽然贫病并加,且处于险恶的环境中,但他毫无所动,显示了高贵的民族气节。1940年12月31日,因结核菌侵入肾脏,萧友梅在上海体仁医院病逝,享年56岁
二十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萧友梅是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在他的奔走下,政府通过了萧友梅提出的创立国立音乐学院的计划。萧作为“音乐院筹备员”,制订了极为详尽的办学计划(包括招生人数、筹建校舍、经费使用等)。10月26日国立音乐学院登报招生,院址设在上海陶尔斐斯路56号。专门学习音乐的院校登报招生,这在当时确属新鲜事。人们囿于封建传统观念,不免对此取观望徘徊态度。即使是在当时善领风气之先的上海,情况也是这样,因此报名人数极少。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院长”的广告感召下,勉强招了二十余人。11月27日正式开学(后即以这一天为校庆日)。萧友梅任教务主任,后来,因蔡元培公务繁忙,12月3日任命萧友梅为国立音乐学院代院长。由于他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极强,淡泊名利,不谋仕途,学校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了人才的质量。后来成为著名音乐家的丁善德就是在1928年以自学的一点琵琶知识从昆山前来报考的,萧友梅慧眼识英才,将其招入学校悉心培养,日后果成大器。1928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因家贫无以维系,萧为他安排了文字抄写工作以半工半读。冼星海还会吹单簧管,萧友梅带他去报考工部局乐队,因水平不够而未被录取。其实,早在1926年萧友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时,就曾为当时在该校就读的贫苦学生冼星海安排抄谱或做图书管理员,得些收入来补助生活。
1929年,南京政府修正大学组织法,规定仅传授一种专门技术的学校都应改为专科学校,并公布了“专科学校组织法”。国立音乐学院也于此时更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他将当时在上海甚至全国各地能够找得到的著名中外音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在自己的麾下。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他也是请水平最高的人来教。如易韦斋、龙榆生(时为暨南大学国文系主任)曾任这所学校国文课的教师。1929年,世界著名钢琴家、俄罗斯的查哈罗夫旅居上海。为请其任教于国立音专,萧多次登门拜访,并将月薪提至400元(普通教授为200元)。实践证明,查哈罗夫从那时起直至1942年病逝于上海,对中国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930年秋,萧友梅聘请留美回国的著名音乐家黄自任教务主任。此后,二人携手为中国刚刚起步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娱性音乐方面,例如弹古琴他们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从事表演的活动,是由社会底层的“戏子”们担任的,至于京剧的“票友”是后来的事。这些活动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是一回事。萧友梅 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并在帝国大学学习教育。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 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
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1925年“钢琴教科书”、 1927年的“ 小提琴教科书 ”等,著有“ 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 ”和“ 中国历代音乐概略 ” 等学术论著,还创作了 “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等作品。
(source: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902.htm)
萧友梅:但求无愧我心(转载)
中国青年报 2009-01-07 本报记者 蒋昕睫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如今,后人只能通过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来遥想萧友梅的“马褂乐队”在北京大学大礼堂的那场青涩演出。
台上只挂着几盏煤气灯,好奇的数百名师生坐在台下聆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支15人组成的管弦乐队手里拿着提琴、洋号,却一水儿的长袍马褂。唯独担任指挥的那个大高个,穿着西式礼服,戴一副黑边眼镜。据说当时乐器不全,声部都得靠钢琴补上。
不过演出倒是获得了成功。后来徐志摩给学生讲济慈的《夜莺歌》,有学生抱怨没听过夜莺叫,他便指点学生去听萧友梅指挥演出的“培德花芬的第六沁芳南”(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据说曲中能听出夜莺的歌唱。
在萧友梅归国之初,音乐专业不过是高等学校里的附庸。有与美术合为图音系,有与体育合为音体系,也有大杂烩式的称为图工操唱。后经萧友梅的奔走,音乐才率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独立成科。
 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萧友梅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后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开办之初,萧友梅即向各省教育厅发函要求选送学生,以求“乐声遍及华夏”。
不幸的是,1929年夏天却发生了一场风波。起因是学校规定暑期留校住宿的学生需交8元宿杂费,后来有人利用学生的不满情绪,指使学生赴南京请愿,以便趁机取代萧友梅。
学潮的结果,萧友梅请辞,音乐院宣告停办。只是学院改建为音乐专科学校之后,南京教育部仍聘萧友梅为校长,但要求原音乐院的学生凭音乐专科学校的通知来校注册。许多参与学潮的学生,包括后世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在内,都没有收到通知,从此被取消了入学资格。
客观地说,此次风潮的起因纯属经济问题,并无政治因素,但音乐学院因此降格,实是萧友梅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只是若干年后,“冼星海退学”和其后“聂耳未被音专录取”,却成了音乐史学界的两桩公案,早已身故的萧友梅也由此被置于“人民音乐家”的对立面。他所创办的音专,也被定性为“买办资产阶级的学校”。
在中国大陆沉寂了40多年之后,直到1982年,上海音乐学院才为这位缔造者树起半身铜像,那两桩公案也有学者考证澄清。在铜像落成典礼上,当年的音专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起老校长家中张挂的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这所由萧友梅一手创办的学校只有2600元的开办费。据第一届学生、著名歌唱家喻宜萱回忆,当时,学校就设在一个小弄堂内。萧先生同大家挤住在一起,每天穿着一套普通的旧西装上下班。他既没有专用汽车,也没有当时稍有地位的人都有的专用黄包车,外出办事,近处就靠两条腿,远处就乘电车……
其后十多年内,学校因为付不起房租九迁校址,以至校长萧友梅在每年开学典礼上都要苦笑着说:“搬家是音专的家常便饭。”
萧友梅设置的课程主要是西洋音乐,但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民族乐器,据说他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是看是否“适合中国人的耳朵”。
钢琴家丁善德在回忆文章中评价,在音乐教育上,萧友梅深受好友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这位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的萧博士,又浸染了“德意志民族固有的严谨作风。”
有一次,顶头上司蔡元培想介绍一位女士到国立音专任钢琴教员。萧友梅在复函中表示“极感关怀之厚意”,但同时指出:“敝校教员早已聘定,一时无法延揽。”
后来,学校对一屡犯宿舍规则的女生做了“取消学籍”处分。蔡元培受人所托致函萧友梅说情。萧友梅回复说,处罚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提醒,让他们有进取之心,如果收回处罚,对学校影响极坏。“两拒蔡元培”传为一时佳话。
 1940年,萧友梅要求音专内迁未果,其后又严词拒绝了汪伪政府的延揽,只得独立在风雨飘摇的上海继续办学,此时的萧友梅在生活上已是贫病交迫。
据作曲家陈洪回忆,1940年岁末,他在医院里最后一次见到萧友梅。这位已身染沉疴的校长,尚且惦记着钢琴教室门上有一条长缝,风儿嗖嗖地吹着弹琴者的手,便嘱咐要用硬纸条把门缝塞紧。
几年后,陈洪才知道,这是辛勤创业的音乐教育家最后的遗言。
(source: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1/07/content_2498396.htm)
Related articles:
1.儿子讲述父亲萧友梅, http://www.sin80.com.cn/Class/Create/200807/0716492.html
2.http://www.hudong.com/wiki/萧友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